2024年铝塑膜行业下游细分领域应用市场调研及前景发展预测铝塑膜主要应用于软包锂电池的电芯封装,其在阻隔性、冲深、耐穿刺、耐电解液和绝缘性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已被广泛应用于动力、3C 数码、储能等软包锂电池电芯的生产中。相较于圆柱形锂电池与方形锂电池采用铝壳或钢壳,铝塑膜作为外包装材质更轻,且软包锂电池采用叠片工艺使得电池结构更紧密,同等规格尺寸下软包锂电池的容量较钢壳电池容量高 40-50%,较铝壳电池高20-30%,是锂电池朝着轻量化、小体积发展的关键材料。
整体来看,铝塑膜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2022 年全球软包锂电池出货量达到 171.4GWh,同比增长超过 20%。
作为锂电池的产销大国,锂电池材料的自主化生产对我国至关重要: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大核心锂电池原材料于 2017 年的自主生产比例达到 90%以上,基本完成了自主化生产;而同样作为主要锂电池材料之一的铝塑膜,其市场和技术长期被日韩等少数企业垄断,国内市场对海外产品的进口依赖度高。
近年来,随着铝塑膜自主化生产需求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着手布局铝塑膜行业,并逐渐在铝塑膜技术上取得进展与突破,部分自主生产的铝塑膜的性能和可靠性也已经达到与进口产品相当的水平,实现了批量生产。在巨大的降本压力下,软包电池厂商开始尝试具备较大价格优势的自主生产的铝塑膜产品。
铝塑膜伴随软包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军事、医疗、电动工具等行业。2020年以来我国积极出台多项政策刺激消费,内需市场稳步增长,锂电池市场需求快速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886GWh,同比增长35% 。锂电池下游市场可进一步细分为 3C 数码、动力与储能领域。具体来看,软包锂电池在 3C 数码领域渗透率最高,市场已经处于增长平缓期;动力领域渗透率大幅增长,市场处于爆发期;储能领域渗透率较低,市场处于发展初期。
软包电池最开始主要应用在 3C 数码领域,随着数码电池的内部集成进程而快速发展,目前渗透率已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消费电子对高续航、便携化的需求增加,下游电池厂商对电池容量、设计灵活性以及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软包电池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渗透率将继续提升。
数据显示 2022 年全球小软包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 56.3 亿只,同比下滑 8.9%,小软包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近几年首次出现同比下滑。不过,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小软包锂离子电池的价格上涨带动整个小软包锂电池行业的市场规模仍然同比微增。随着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产品技术更新迭代加快的背景下,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市场将恢复稳定增长。
传统消费电子产品近年来普及率维持在高位,市场趋于饱和,出货量增速放缓或有轻微下滑。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7亿台。
2020、2021 年平板电脑出货量明显回暖,分别达到 1.64 亿台、1.68 亿台,系线上办公以及在线教育需求,驱动上游平板电脑出货量释放。由于线上办公、在线课程使用习惯未来有望部分留存,预计后期平板电脑出货有望保持稳定。2022 年平板电脑出货量为 1.63 亿台。2023年全年全球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为1.37亿台。
尽管传统消费电子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但以无人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无线蓝牙音箱、娱乐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兴 3C 产品又为行业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新兴电子产品市场的扩张将带动高端锂电池等的需求增长,未来该领域中铝塑膜的应用增长可期。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374万辆,同比增长36%;动力电池装机量约707.2GWh,同比增长42%。具体排名情况如下:
动力电池产业以创新为发展驱动力,行业内多种技术路径并存。由于目前各技术路线仍处于发展阶段,各自能够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尚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各动力电池厂商为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往往同时开展不同类型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相较于海外市场,软包电池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较低BOB半岛综合体育,主要受到成本以及生产技术的影响。随着近年来铝塑膜行业自主化生产的不断推进,能够进一步降低自主生产铝塑膜的成本,从而降低国内软包电池成本,提升其市场份额。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 40%,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 70%。在利好政策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产销量不断攀升。2023 年度,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3,016.1 万辆和3,009.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1.6%和 12%,增速较高,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超出前述政策预期。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出要求: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应达到 350Wh/kg。现阶段主流量产的软包动力电池平均系统比能量已达到 260Wh/kg,高于圆柱电池及方形电池,成为现有电池材料技术中最有望达到国家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产品体系之一。目前,国内多家主流电动车企也开始布局软包动力电池车型,包括东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软包锂电池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未来铝塑膜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
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种技术路线,按照电池的封装方式和形状,可以分为软包电池、方形电池、圆柱电池等;按照正极材料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三元材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国内外动力电池行业目前均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阶段,主流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三元软包电池和磷酸铁锂方形电池等。2020 年起,磷酸铁锂电池通过 CTP 等技术发展,在能量密度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叠加其成本较低,因此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国内多款热销车型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如比亚迪“汉”EV、比亚迪 DM-i 车型、特斯拉 Model3/Y、五菱 miniEV 等。
软包电池电芯采用铝塑膜作为封装材料,在出现极端情况时容易被刺穿,因而在电池包环节需要加入金属防护层给予更多的保护,导致成组效率不高。2021 年 1 月,比亚迪(002594.SZ)发布DM-i 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将铝塑膜应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中,该技术具体采用“卷芯软铝包装+刀片硬铝外壳”的创新结构设计,卷绕方式可提升体积利用率,二次密封可提升安全性。基于该技术创新,磷酸铁锂电池良好的发展势头将带动铝塑膜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下游锂电池厂商在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能够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综合性能的同时增加铝塑膜的应用场景。
储能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相关鼓励政策的加速出台为储能产业大发展铺路,推动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16 年 3 月,“发展储能与分布式能源”被列入我国“十三五”规划百大工程项目,储能首次进入国家发展规划。此后,在国务院及各部委历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 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能源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均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高效储能”、“攻克储能关键技术”、“积极推进储能技术研发应用”等任务和目标。
储能作用是调节用电高峰、提高用电效率,对于促进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起到重要作用,新型储能是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储能方式主要包括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90%左右为物理储能中的抽水蓄能,但此类技术受地理因素限制较大,而电化学储能具有不受地理因素限制、快速响应能力强等特点,正在大规模商用部署中,有望逐渐成为主流储能方式。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 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 30GW 以上,未来五年将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转变,到 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目前电化学储能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包括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锂电池、钠硫电池。其中,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可达 200—500Wh/L,且具有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等特点,因此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具有较强优势。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铝塑膜行业产业链细分产品调研及前景研究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