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官网【UAS】佟阳等 健康视角下运动公园设计实践研究——以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景观改造提升项目为例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景观与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研究院景观所执行总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景观与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研究院景观所所长,执行总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当前,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既关乎物质空间的优化,又涉及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2020年,党中央提出要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运动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居民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交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景观改造提升项目为例,重点分析城市运动公园在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方面的功能与潜力,探讨其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上述定义强调健康不是简单的生理健康,而应更度、更加全面地在生理健康基础上融入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城市运动公园适合现代大众的需求,比综合类公园更具专业性,有机地将景观与运动结合,既为人们提供锻炼健身的场所,又为其创造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城市运动公园是集合体育活动、休闲娱乐和自然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运动场所,既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运动空间和运动设施,又可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同时还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通过大量栽植绿色植被改善城市环境,可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低噪声等。此外运动公园设计多会融入地域文化元素,通过景观风貌展现地域文脉,使人们在运动休闲的过程中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较于传统的体育场馆和室内健身房,运动公园的室外运动场地展现出更加突出的生态特质,其不仅是运动场地,更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共空间。运动公园设计注重生态理念的融入,通过优化蓝绿空间布局,既可美化环境,又能发挥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为人们创造绿色、生态、舒适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运动休闲场地。
运动公园的主题性在视觉传达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质。在标识方面,图标标志不仅发挥着实用的指示作用与引导作用,更具有独特的视觉符号,可激发人们的运动活力,并向其传递关键信息。在色彩方面,鲜明、生动且富有冲击力的色彩搭配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使运动场地得以在公园环境中凸显。通过对标识和色彩的应用塑造出以运动为主题的公园。
运动公园的系统性体现在设计时考虑不同年龄和人群的多元需求。儿童区配备安全有趣的秋千、滑梯等游乐设施;青少年区配备篮球场、足球场等多样球类场地;区设置专业有氧健身区及符合工学的宽敞跑步道;老人区规划平缓步行道和舒适休憩区,全方位满足各年龄段和不同人群的运动、休闲、社交需求,构建全民共享的公共空间。
运动公园设计应以生态为先,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健康,通过改善自然环境、利用自然资源,营造生态健康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市民的健康,改善后的自然环境可让市民在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场地内运动,促进其身心健康。
根据不同人群的运动需求,在运动公园内部设置多样的功能区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防止不同区域的运动相互干扰,如儿童游乐区应确保儿童活动安全性,避免与球类运动区相邻。多样的功能和合理的分区使各类运动互不干扰,人们可充分利用运动设施,从而满足其不同的运动需求。
在场地设计中充分考虑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设置无障碍坡道、盲道并增加扶手,合理布置特殊群体休憩空间,使标识系统清晰明了以便于理解,使灯光布置更加科学,在细节处关注特殊群体,使其可正常享受健康生活。
运动公园可为人们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及多样的运动设施,因时、因地、因需、因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多样的运动设施可提升人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增强体质。
如今,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快节奏城市生活中,“城市人”承受着众多压力,无形中影响了其心理健康。运动公园作为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的过渡,为人们提供绿色开放空间。运动公园内营造的自然环境可缓解压力,人们在此进行户外运动可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并增加在城市生活中的幸福感。
运动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个人运动的场所,也是社交互动的平台,更是运动爱好者的集中地。运动公园定期举办团体性的体育比赛,如篮球赛、足球赛等,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人们在运动公园内可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增进邻里之间交流互动,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进而促进社区和谐。
运动公园是城市绿肺,发挥着改善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作用。公园内的植物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净化空气,同时植物根系起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此外,公园内水系、湿地等自然景观有助于调节城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
运动公园增加了城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满足了人们日常运动的需要。增加的绿地有助于调节城市微气候、降低噪声污染并缓解热岛效应,此外还可促进下渗和地下径流,有助于缓解城市排水问题,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用运动点亮生活,以健康创造未来。随着运动公园的普及,城市会给人们留下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印象。持续打造社区“ 10min健身圈”,提高人们参与健身的便利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鼓励人们强身健体,让“绿色、健康、活力”成为城市标签之一,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位于西安龙首以北的凤城高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位置,东至未央路、西至文景路,占地约800亩,是国内少有的“水绿环园”生态型运动主题公园。2004年,为迎接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兴建大型综合性体育项目——西安城市运动公园。2021年,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举办为契机,对西安城市运动公园进行更新修复,一座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型主题公园焕发新生机。
在保留“城运”记忆、展望“全运”未来的目标下,尝试通过“针灸”方式,以点带面,结合当下全生命周期对于生活及运动的诉求,保留生态基底、焕活自然环境,实现对公园区域的二次复苏,从“城运”到“全运”,重启北城运动未来。
生态环境作为运动公园的基底,既是更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又是运动公园有别于体育场所的重要特征之一。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植被茂密,追求人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互动,提倡“在绿色中运动、在森林中呼吸”的现代运动生活理念。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作为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特色的运动主题公园,更新设计调整场地内的植物,改善场地内的生态,充分考虑植物花期的多样性,确保“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同时,根据植物的耐修剪特性,精心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的植物组团,强化树阵的形态,营造出高耸、壮观、厚重、密集、多彩、多样的植物景观,以凸显节庆时期的仪式感。通过对公园内植物景观的提升,增强了场地的生态多样性,同时吸引了更多动物在此栖息。
在公园更新设计过程中重视水生态修复,通过雨水下渗、淤泥肥料化再利用等措施,有效改善水质,使公园内水系重焕新生。采用生态驳岸设计,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升公园的生态性。公园内的雨水花园通过生物滞留、雨水下渗等方式调蓄净化雨水,有效缓解城市排水压力。
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特征和使用需求对运动场地进行改造升级,重点关注轮滑场、篮球场、跑道等。轮滑场作为公园内最具活力的场地,在更新后成为公园内的“网红打卡地”,为儿童提供挥洒天性、尽情玩乐的场所。在轮滑场周边增设“折所曲廊”等基础设施,与场地形态相适应的同时发挥遮荫功能。“针灸式”更新篮球场的地面、球网、围栏等,为运动提供基础保障,此外在场地周边增设座椅BOB半岛官网,满足人们的观赛需求。公园设有多个出入口,方便游客进出,提升公园的使用便利性。
1)在标识方面,采用极简的红、蓝、黄三色并辅以箭头图案及文字,清晰、简练地传达主题,便于人们快速捕捉到关键信息。增加了跑道长度、节点指向等标识,在强调主题性的同时也加强了跑道与节点之间的联系。
2)在色彩方面,篮球场不再使用一成不变的“绿红”配色,而是采用鲜明的和活力的蓝色,让人们耳目一新。以缤纷的地面色彩搭配和艺术造型感的周边围网,营造出自由轻松的运动氛围。
本文以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景观改造提升项目为例,从健康视角出发探讨城市运动公园设计实践。城市公园是居民接触自然环境最直接有效的场所,运动公园是有益于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园类型之一,然而如今以运动为主题的生态型公园相对较少。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作为国内少有的生态型运动主题公园,打造绿色生态的公园环境,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运动场景嵌入公园绿地之中,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运动空间。
[1]姜斌,张恬,威廉· C· 苏利文 . 健康城市:论城市绿色景观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机制及重要研究问题 [J].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2015, 3( 1):24-35.
[2]谭少华,郭剑锋,赵万民 . 城市自然环境缓解精神压力和疲劳恢复研究进展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29( 4):55-60.
[3]柳春梅.中国城市体育公园发展再认识 [J].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8( 34):642-643.
[4]胡鞍钢,方旭东 .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 [J]. 体育科学, 2016, 36( 3):3-9.
[5]钱驰 . 基于人群行为心理健康需求的城市社区公园设计研究 [D]. 重庆:重庆大学, 2017.